『导读』双积分管理办法今天正式执行了,这可不仅仅是车企要应对的事,实际上会给我们今后买、用新能源汽车带来不小的改变,前方高能预警:一大波新能源产品即将上架,品牌、种类、价格、性能都会有新趋势。
汽车圈内的头等大事——双积分管理办法今天正式执行了,这可不仅仅是车企要应对的事,实际上会给我们今后买、用新能源汽车带来不小的改变,前方高能预警:一大波新能源产品即将上架,品牌、种类、价格、性能都会有新趋势。总之看完以下五个要点,大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影响一、车企不造新能源就out,用户有更多选择
所谓"双积分",就是油耗积分(CAFC)和新能源汽车积分(NEV),相当于国家对乘用车企业设下的考试制度,两门课程最好都要拿正分。这个考试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计分方式,目的一是为了鞭策车企不断提高传统燃油车的节能水平,二是强制车企生产新能源车型。如果达不到则要受到暂停高油耗产品申报、生产等处罚。因此,企业要达标就得大量生产新能源车型,对消费者而言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
在国家没提双积分要求之前,实际参与新能源的企业多吗?不多。作为一枚数据流派,我们必然要透过层层数据看本质:2016年内,在中国销售或进口乘用车的124家企业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生产了新能源车型,如果算上规模(1000辆以上)的企业,那才不到20%。
2016年度车企产出新能源汽车情况车企分布情况有生产/进口新能源汽车无生产/进口新能源汽车年规模≥1000辆年规模<1000辆70家22家32家企业数量54家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334874辆0辆
双积分政策规定,企业生产了多少燃油车,就必须生产一定比例积分的新能源车,因此除了年规模特别小(3万辆以下)的企业不要求之外,家家户户都必须要造新能源汽车。如果你去任何一家汽车4S店看到都上了新能源汽车,不用惊讶,毕竟硬规定在那摆着。
影响二、挑新鲜的,新一轮合资品牌了解一下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上,中国品牌是扬眉吐气的,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能源积分也是一大把一大把地抓。部分外资品牌为了适应双积分政策,和国内车企合资合作,除了积分上的关联交易,还将联合推出新能源车型。
这一趋势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变得尤为明显,例如“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福特和众泰”、“宝马和长城”,最早还有“大众和江淮”。此外,连国内车企也在搞联合,如"长城和御捷",无一例外要合作新能源车型。双积分政策的强力刺激,加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管制逐渐放松,这种类似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很可能继续增多,指不定还会有哪些刷新三观的新联盟。
影响三、售价短期有波动,看准时机再下手
了解过新能源汽车的朋友都知道购车有政府补贴,而双积分政策的制定思路之一就是逐渐替代政府补贴。补贴每年都在退坡,2020年之后将完全退出。执行双积分政策后,新能源"差生"只能花钱到"优等生"手里买分。手握巨额积分的企业就有资本发动价格战,让消费者从中受益。但目前政策还没有明确新能源汽车积分的交易制度,具体一分值多少钱也不像补贴政策那样清晰明确,根据市场供需还会有变化,因此新能源车企在定价时可能也犯难,短期之内价格会波动。
此外还有一个困境,生产了大量新能源车之后就一定能卖掉吗?不一定,毕竟政策要求不等于市场需求。有专家说了,部分车企初期可能得赔钱卖新能源车型。种种因素下,这定价可能会很凌乱。但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随着市场调节作用,新能源汽车价格应该会回归理性水平,比同级别传统车贵一半的日子肯定一去不复返了。
影响四、还是纯电动产品多,续航里程会越来越高
正积分当然是拿越多越好,掂量一下算法就能大致猜测出车企推产品的套路。纯电动乘用车的积分计算与续航里程有关,里程越高,拿到的分数越高。对比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一辆续航150km的小型电动车估算能拿2.6分,而插电式混动车型一律只拿2分,因此在积分导向上,车企可能会更多推出续航里程较高的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动的热度不会太高。(上述计分都按1倍系数估算)
在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纯电动乘用车250km续航及以上的车型数量占38.5%,而2015年这一比值只有17%。无论是市场需求、技术趋势,还是补贴及双积分政策的导向,主流产品的续航里程都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会越来越缓解。
影响五、被“打入冷宫”的燃油车也要继续节能
现在国家原则上已经不再开放燃油车产能了,再加上油耗目标值的限定,买车和用车的利好政策都向新能源汽车倾斜,传统燃油车的路会越走越难,长安、北汽先后都宣布了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期表。车企将会多推出小排量、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动、纯电动车型,消费者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更多选择。但传统车的节能技术情况还有待观察,因为新能源汽车除计入油耗优惠核算外,其积分还可以二次补偿油耗负积分,将稀释油耗目标,不利于节能技术升级应用。
编辑总结:
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后,双积分管理办法对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刺激最为强烈。一头产品造出来了,另外一头要吸引消费者买账。因此,更多车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会带来更多产品选择,消费者买车也能享受更实惠的价格、更长的续驶里程以及更方便的充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