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段时间,发改委公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
前段时间,发改委公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
对于许多新创造车企业来说,一时间仿佛又看见了获取“准生证”的希望。
然而,经过对目前在建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统计,以及结合意见稿的具体条款,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居然只有五个地方符合新获取“准生证”的资格。
对于许多新创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新政无疑又是一道“紧箍咒”,让新创车企获取“准生证”的希望,又变得渺茫起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拖了余下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后腿”?今天就来为各位详细分析一下。
从立项到产品上市需经过哪些审核?
事实上,一个新造车企从立项、建厂到产品正式获准上市,需要走过的审批步骤可谓相当之长。
其中,仅获得造车资质,就必须跨过两道“门槛”。
第一道,就是造车项目审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准生证”。
而另一道,则是在企业获得造车项目审批、完成项目建设后,发改委和工信部将一同验收项目建设情况,通过验收的企业才能进入工信部企业公告。
完成所有这些步骤之后,一个新造车企才算正式获得完整的造车资质。
其后,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还需要进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车型目录,才可正式上市销售。当然,这种层层审批验证,也是国家为了防止行业产生各种乱象所作出的限制措施。
想获得新能源“准生证”需要符合什么要求?
搞清楚了上述的审批步骤后,各位也就明白,现行大多数没有传统燃油车生产背景的新造车企,想要进入市场,事实上还卡在第一关“准生证”的获取之上。
而根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显示,纯电动车项目想获得“准生证”,其所在省份,应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充电基础设施较完善、桩车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新能源僵尸企业、僵尸资质清理工作完成。
4.现有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建设完成、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单从第一项要求来看,目前符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求的省、市,就只有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9个省市地区。
同时,截至目前,在新政正式生效前,共计已有15家企业通过审核,获取了“准生证”。
这15家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浙江、河南、江苏、江西、福建、安徽、甘肃等11个省市。
但在这15家企业中,仅有6家企业正式获得造车资质(也就是达产完工通过验收)。再结合2017年的销量,产量规模达标企业更加只余下四家,分别为: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和知豆。
综合保有量、充电桩、现行项目已达产等要求最后汇总,这就意味着,除北京、安徽以外,其余省市均暂时无法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但是,上海、山东、湖南由于未有企业获得批复,因而符合新申报“准生证”的资格。
另一方面,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在内的三个经济超级发达的地区,如果需要获取新增“准生证”,要不就是尽快完成现有项目的建设,要不就是尽快提高目前区域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充电桩配套。
当然,现行未获得资格的省份,同样也能凭借相同的方式获取最初步的资格。一旦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能源审批项目趋向饱和,势必也会造成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前提是,这些区域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和配套数字必须尽快追上全国的平均数,否则,时间越长,再次追上平均数的机会反而会越发艰难。
PS.最后附上中国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及项目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