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电动化大势所趋

2018/7/6 中国电动汽车网 阅读:7461

『导读』电动化是交通发展的大趋势,节能减排是全球共同的既定目标。

电动化是交通发展的大趋势,节能减排是全球共同的既定目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观点质疑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比如竞争不过传统燃油车行业等。其实,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业有节能减排的现实迫切需要。


新能源汽车.jpg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强调努力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度之内,并争取控制在1.5度之内,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对此,我国也做出了一些承诺,比如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到20%左右,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等。节能减排是一个刚性的目标,既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挑战。这也从实际上决定了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强大。从2001年到2017年,国家陆续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比如开展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此外,我们也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2020年、2025年、2030年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比如,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当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0%-50%,总体保有量大于800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大于8000万个等。


从各车型发展的技术指标看,续驶里程从300、400到500公里不断提升,对应的耗电量从3.5、3.2到3.0kWh不断下降。技术提升非常快,给电动汽车的发展铺好了道路。从保有量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3.1亿辆,人均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需求更为庞大。由于雾霾与资源压力,新能源汽车必然是主要发展方向,未来数量将在2亿辆以上。


同时,电动汽车的性价比也提升很快,补贴退坡对终端价格基本没有造成影响,车企自身吸收了价格的变动,这说明一方面成本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车厂利润依然很高。


关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和消纳问题,由于节能减排的需要,新能源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同时新能源的发展也确实非常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93亿千瓦,超过全球的1/4,约占我国电源总容量的16%。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较低,仅为1%左右。光热发电总体处于技术研发集成示范的产业化导入时期。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也是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就发展特点而言,我国新能源资源波动性更强,新能源出力具有季节性和年际差异。由于随机波动性的影响,新能源消纳困难,出现大面积弃水、弃风、弃光现象。


关于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网融合问题,其实,电动汽车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它的充电时间是可以调节的。电动汽车融入电网有两个方向的策略,一个是技术层面的,另一个是市场层面的。


在技术层面,需要进一步发展车载电池技术,提升电动汽车车载电池在各类运行工况下的续航能力、稳定性等各方面性能;需要结合电网、交通网、用户行为和地理拓扑等因素进行充换电站最优规划;需要通过用户交互,实现电动汽车即插即用及移动储能系统状态的自主评估与分析,通过车辆集群及智能控制,实现电动汽车与分布式电源、终端用户之间的协同增效,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同优化运行。


在市场层面,要继续完善和扩大电动汽车的自身市场,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的覆盖范围,重点加快电动汽车在私人领域的应用和覆盖,优化电动汽车的市场环境,凝聚品牌号召力、形成市场竞争格局;要深入研究电动汽车管理、调控、协调机制,形成“分散布局,集成管理”的电动汽车管控格局,以需求响应为突破口,积极参与新能源电力市场,推动电动汽车作为储能设备向电力系统的其它环节渗透与融合。


此外,电动汽车融入电网有三个发展阶段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积累阶段,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快速增加电动汽车的总量。第二个是渗透阶段,电动汽车开始参与电网的调节,为电网提供服务,然后我们也可以给电动汽车提供回报,提高用户的收益。第三个是引领阶段,电动汽车作为电力系统内一个深度融合的角色,为新能源的消纳提供重要支撑。


当然,电动汽车融入电网还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比如充电设施卡脖子,电池性能还需提高,路线机制欠缺等发展瓶颈。交通和能源的融合是很重要的问题,在国家支持下,华北电力大学发起成立了国家能源交通发展融合研究院,搭建了政策决策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规划、交流共享三个平台,旨在与业界充分沟通、合作,共同推动能源和交通两大领域的融合发展。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