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能源汽车的混动新时代已经开启。
3月7日,丽驰汽车商务年会于山东德州世界太阳能大会主会场成功召开,同期召开以“先行者”为主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战略论坛暨串联式混动升级应用研讨”。中国电动汽车网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论坛由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德州市政府联合指导,品牌中国规划院主办,旨在促进增程式混动技术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并倡导增程式混动技术发展应用论坛每年召开一次。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锴先生、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区长李希岩先生、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常继生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付于武先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秘书长田光宇先生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丽驰汽车增程式串联混动的技术应用做深度解读。
常继生院长:丽驰混动技术得到市场和用户广泛认可
常院长表示:中国掌握增程式串联混动的核心技术,也符合国家倡导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每年举办一次有助于促进该项技术的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以丽驰为代表的增程式混动技术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市场化推广,得到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
李希岩区长:全面助力丽驰汽车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李区长对富路集团丽驰汽车表示高度认可,并表示德州市政府将围绕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为导向,大力扶持以丽驰为代表的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企业,全面助力丽驰汽车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将丽驰品牌打造成为德州城市新名片。
付于武理事长: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
付理事长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向增程式混合动力发展,是应对补贴退坡、走向市场化的最佳技术路线,也符合目前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丽驰汽车自主研发的增程混动技术是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和趋势的时代产物,并对丽驰汽车增程式串联混动技术给予了高度肯定。
田光宇秘书长:增程式混动拥有普通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田秘书长指出增程式混动拥有普通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以丽驰为代表的企业所掌握的增程式混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拥有良好的市场及用户口碑。丽驰汽车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并推广增程混动技术的企业,不仅是业界成功的技术案例,也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先行者。
陆付军董事长:新能源汽车未来必然以需求为导向,走向增程式电动汽车品类
富路集团董事长、丽驰汽车创始人陆付军先生,现场就《增程式混合动力在富路集团的应用》发表主题演讲,陆董指出串联式增程混合动力自研发至今已成功推广40000余辆,富路集团在增程式混动技术的研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陆董同时表示:受补贴退坡影响,特别是在纯电动汽车充电困难、里程焦虑、购买成本高的核心痛点更加突出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现在的车型和价格成为高补贴下的“伪需求”,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出路必然以需求为导向,让市场做主,走向增程式电动汽车品类。
在本次论坛大会的现场,陆付军先生隆重发布增程式串联混动2025规划:增程式混合动力将从低速产品的成功应用逐步延伸到新能源商用车及乘用车领域,实现年产销量100万台,力争成为中国国民增程式混动的第一品牌。
李毅锴副主任:丽驰增程式串联混动技术符合政策形势
李主任现场指出:丽驰汽车自主研发的增程式串联混动技术是符合当下政策形势的时代产物。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提质升级发展进程,也是党和政府着力推进的历史任务。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将围绕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国内外政策研究、展览展示等方面,与丽驰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全面助力丽驰汽车走出国门,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2018年12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应及时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向增程式混合动力发展,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指明方向。
2018年1月21日,杨裕生院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主题讲话中指出:增程式产品是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化的最佳技术路线。2018年1月15日,杨裕生院士在中国汽车报《低速电动车进入混动时代》表示:丽驰独立研发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是他见过少有的成功案例。
2019年3月6日,2019小型电动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小型电动汽车年度颁奖盛典在山东济南举行,丽驰汽车包揽六项大奖,并凭借自主研发的SHEV增程式串联混动系统一举夺得行业唯一年度技术贡献奖,成为连续两年蝉联此殊荣的企业。
丽驰&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丽驰&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合作签约仪式
时代先行者,先行于时代。新能源汽车的混动新时代已经开启,作为全球增程式混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相信丽驰汽车将用技术与产品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为用户打造出没有“里程焦虑”,更先进、更时尚、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新品类。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