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丰田:或将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 混合动力依旧不可替代

2019/3/18 高工电动车网 阅读:11693

『导读』在电气化时代的洪流面前,丰田公开踏上了一条“自我叛变”的道路。

丰田终于沉不住气了。这家曾说“电动化永不会到来”、“电动化不适合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在电气化时代的洪流面前,公开踏上了一条“自我叛变”的道路。


1.jpg


日内瓦车展期间,丰田品牌欧洲CEO接受访问时表示,新能源动力在欧洲市场拥有相当高的潜力,因此丰田预计在2021年推出首款EV纯电车,并且强调很大机会是SUV。


此前丰田一直致力于油电混动车与氢燃料车型的研发制造,此举或标志着丰田也将全面进军纯电动车市场。针对丰田欧洲首款电动车的身分,外媒认为很大机会是C-HREV。


丰田对于纯电动车型的投入力度一直没有竞争车企们大,这是因为其混动车型带来盈利非常可观的。丰田甚至预计2019年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将占据其欧洲汽车销售总量的一半,到了2021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60%。不过,如今欧洲的汽车排放标准愈发严苛,丰田推出纯电动车也势在必行。


按照丰田之前公布的新车计划,C-HR的纯电版将在2020年率先在国内上市。现在看,丰田在中国推出C-HR电动版的同时,有望顺势导入欧洲市场。


电气化时间表


关注丰田的行业同仁或会记得,早在四年前,丰田发布过一个战略,名为“丰田环境挑战2050”,重点是讲丰田将发展方向定在了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纯电动车似乎被忽略不计。现在看,在电气化时代的洪流面前,丰田显然公开走上了一条“自我叛变”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丰田当初不愿做纯电动车?现在为何又想做了?


“当初最重要的考虑是纯电动车能不能被用户真正喜爱和接受,所以为了尽快普及节能环保产品,我们计划首先推广混合动力,未来终极目标是燃料电池”,丰田技术专家久保馨是这样回答。而后面,丰田考虑到包括中国消费者在内大批消费者有实际的纯电动车需求,才把纯电动车加入到未来的新能源战略当中。


根据丰田十年规划,自2020年起,以中国市场为开端加速导入纯电动车型。2025年前,在全球市场销售的纯电动车型数量将扩大到10种以上。


到2025年,丰田持续扩充电动化车型的覆盖比例,实现全球销售的所有车型均配备有电动化版本选择,仅配备传统内燃机的纯燃油车型将逐渐退出丰田的产品线。


到2030年,丰田计划每年销售出逾550万辆的电动车,其中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45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100万辆。


为了达成一系列目标,丰田和松下将于2020年共同成立纯电动汽车(EV)用等车载电池的新企业。此外,丰田和斯巴鲁已开始联合开发电动汽车;并还可能与PSA合作推出一款电动商用车。


另外,丰田还将加倍电动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涵盖电池回收站和充电站。


是谋定后动?


鉴于目前国内外电动化发展速度,姗姗来迟的丰田制订上述相对清晰的新能源规划,并不是盲目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丰田已开启了电气化的道路,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推出了名为EV-10到EV-40系列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量产。


随后,丰田又推出RAV4EV,该车配备27千瓦时镍氢动力电池组,续航里程达153公里,最高时速126公里/时。


后面由于消费者当时难以接受新鲜事物的缘故,丰田开始专注研发混合动力技术。但正是以上种种,为丰田带来了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三大纯电动汽车核心关键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在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方面,将整套三电系统的效率提到了一个高度。


比如,电池方面,在经过多次技术迭代,丰田第四代电池采用了镍氢加锂离子电池组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可靠性两个电池最为重要的指标,同时电池体积比起第一代缩小幅度达到了惊人的76%。


2.jpg


在电机方面,丰田研发的第一代电机也从5.1L的体积,锐减至第四代的2.2L。同时系统的整体功率也从最初的30千瓦翻倍达到了60千瓦。


可以说丰田多年专研混合动力模式,为其三电技术奠定了基础。当前,丰田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和普及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多种车型。其在2020年前半期推出的10种以上电动化车型,主要以高级、中小型、个人出行、短途出行车辆为主,包括乘用和商用等多种用途。


从丰田的种种举措看,从执着于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正转向新能源汽车类型的“全面开花”,丰田电动化的步伐正在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丰田已经向电动化转身,但它并未放弃混合动力的投入和燃料电池车的研发。


“我们要在2050年之前就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到10%。我们认为在2040年,汽油内燃机将会完全消失。但混合动力等为基础的汽车,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存续。”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认为,电动化车型的普及推广虽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中长期策略,但在电池技术成熟和配套设施完善之前,混合动力车型依旧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交流行业信息与研究经验,不作商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或和支持其观点。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所有解释权。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