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首次公布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70%的样品存在安全隐患。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首次公布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70%的样品存在安全隐患。
这次风险监测共采集9家生产企业的10批次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其中7批次不符合国标要求。风险监测发现,样品有四个项目不符合国标要求,容易起火、导致使用者触电。记者还注意到,其中有1批次样品3个检测项目项均不符合国标,安全风险较大。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分析,这次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为“严重风险”。这意味着充电桩产品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灾难性的伤害,可导致死亡、身体残疾等严重后果。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电器附件检测室主任温永彩:充电桩产品不在CCC强制认证目录内,相关的标准都是推荐性的,没有强制性。各企业的技术力量、生产管理水平不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一定差异。某些产品还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这些问题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跟安全确实是息息相关的。
充电桩,是用来给电动汽车(EV)充电的设备。它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多安装在公共建筑停车场、居民小区车位或充电站内。可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主要分为交流桩和直流桩,交流桩电压低、充电速度慢,俗称慢充。直流桩电压较高、充电速度快,俗称快充。
充电桩电压普遍高于220V,有触电危险
充电桩这类产品一般是按订单生产,主要是国家电网、充电服务运营商和车企采购,流通领域销售较少。随着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数量的增加,媒体报道中由充电桩引发的重大事故也并不少见。检测人员告示记者,触电可能是充电桩威胁使用者生命安全的最大隐患。
检测人员解释,充电桩的电压普遍高于我国家庭用电电压,这样的电压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触电的风险。所以充电桩配备的防触电措施必不可少。但是在这次风险检测中,70%的样品在防触电方面均不符合国标,主要问题包括该接地的不接地,故障时没有警示。
这意味着使用者操作这台充电桩时,可能在刷卡过程中触电。除了充电桩的外部,内部也有可能漏电,这时就需要充电桩给出故障警示。经过检测,绝缘异常状态下,7批次不符合国标的样品中有5批次不能报警或断电,这意味着一旦充电桩绝缘保护异常时,使用者对出现的危险无从知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充电桩零部件防锈性能差
充电桩标准是不允许有水进到内部去的,它应该达到一个完好的密闭效果。如果渗入水汽,这个水汽已经在这个导电部件跟外部形成一个导电路径,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直接过来触摸这些面板,就相当有可能摸到带电部件,安装在室外的充电桩而言,除了要防止水进入内部,还要防止金属部件生锈,因为生锈同样会增加使用者触电的风险。
但是很多充电桩不但外部出现生锈的情况,连内部也锈迹斑斑。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充电桩生锈,说明企业没有按照标准生产,用的是防锈性能较差的零部件。
充电桩的运营商没有做好定期运维
负责管理、维护公共充电桩的运营商,多采用手机app为使用者提供充电桩位置信息、导航服务、充电收费。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约有10家不同的充电桩app运营商。在下载量较大、评论较多的3个app中,记者都看到了使用者反映充电桩损害、无法使用、无人维护这样的投诉。这与记者和检测人员实地走访时发现的问题相同。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安全性能合格的普通交流桩的成本至少需要数千元人民币,一个快充直流桩成本普遍高于十万元。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充电桩生产企业,生产、出售简化安全性能的低价设备。但是,对于使用者,他们无法分辨充电桩是否安全。
专家告诉记者,充电桩维护不到位、服务能力不足几乎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优劣不仅是产品质量问题,它也是关乎消费者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更是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充电桩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数量都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到500万辆。集中式充换电站发展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达到450万个。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郑甲兔:我们联盟和中国新能源在配合,正在制定关于这种计量和检测的这种标准,希望这个标准抓紧进度,出台以后,更便于充电设施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首次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的风险监测,记者看到,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70%的充电桩产品对消费者有安全风险且伤害严重,但多数消费者对此却一无所知,使用风险不可预知。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电桩相关的监督管理规范也将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