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相信在全球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动力电池安全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亦不再是“谈之色变”的“洪水猛兽”。
10月8日,由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主办的2019IBSW国际电池安全大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Towards Safer High Energy Batteries for ElectricVehicles”,将关注点聚焦到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何向明、美国太空总署电池实验室负责人EricDarcy、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专家BoryannLiaw、德国乌尔姆大学教授JuegenGarche、韩国电化学学会会长WonIlCho等电池及汽车行业在电池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将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商讨如何应对全球电池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
图为2019IBSW国际电池安全大会会议现场
随着环境和能源压力的日益加剧,全球各国在清洁能源的研究上都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经费,以期促进能源科学实现跨越式的技术突破。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电池热失控有三个特征温度,自生热起始温度T1,热失控引发温度T2、热失控最高温度T3,经过多类型的动力电池测试后发现,基本都符合这个规律。这其中T2又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对T2的探究发现,正极释氧、负极析锂、隔膜崩溃,这三个原因是最终引发热失控形成T2的主因。
当前,锂离子电池作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难题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池安全则是关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图为2019IBSW国际电池安全大会会议现场
为应对电池安全这一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挑战,推动电池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美国能源部(DoE)和德国科学教育部(BMBF)与相关国际知名学者共同发起举办了国际电池安全国际电池安全大会(International Battery Safety Workshop,IBSW),并分别于2015年、2017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成功举办了前两届国际电池安全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中方主办,为期2天,与会嘉宾将就电池热失控机-电-热诱因及防控方法、电池热失控发生机理与抑制方法、电池燃烧爆炸特性及火灾安全、电池热失控蔓延与热管理、电池析锂与快充安全、固态电池安全性研讨等问题展开细致的讨论。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在锂离子电池安全领域的研究也更具话语权。相信在全球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动力电池安全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亦不再是“谈之色变”的“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