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能源汽车“断脐”之后,车企的人才培养、技术突破、技术应用、前沿科技就将成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尤以人才为重中之重。这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甚至可以将人才视为新能源车企的新“脐带”。
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新版规划”)中没有再提及补贴的事情。这就是说,最晚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就将和车企与消费者说再见了。
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即将离场,笔者将之比喻为是“断脐”之举。在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初,我国敏锐的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并推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文简称2012规划),成为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扶持新能源汽车这个新事物成长,需要设立一个输送营养的“脐带”。这个“脐带”就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2012规划中有两处涉及补贴,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期间,给予消费者一定的税费补贴,以期降低车企的生产成本,同时让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用得起。在2012规划中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及相关企业也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过8年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此时就该果断切断补贴的“脐带”,让这些车企适者生存、强者生存。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好、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在这个阶段,对新能源汽车的必要保障措施还是要有的。这就好比婴儿断奶之后仍需喂一定的辅食一样。
这一点在新版规划中就有体现。比如在新规的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一节中就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要“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将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利,新能源车企也将从中受益。
新能源汽车“断脐”之后,车企的人才培养、技术突破、技术应用、前沿科技就将成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尤以人才为重中之重。这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甚至可以将人才视为新能源车企的新“脐带”。
2012规划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保障,但比较笼统。新版规划则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中的一些提法很有针对性。比如加快建立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梳理正向激励导向,实行股权、期权等多元化激励措施。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一节中更是明确提出“鼓励科研人员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成果”,直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门”。
总之,新版规划尽管采取了“断脐”的措施,但我国已初具规模且处于国际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也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此举无碍这一产业的发展和力争上游。相反,失去补贴的车企将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也许在不久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华为”出现在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