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警惕动力电池创新“浮夸风”

2021/2/2 中国电动汽车网 阅读:21195


刚进入2021年,动力电池就“火了”。不过,这次不是起火爆炸事故,而是和两大新闻相关。一是电动汽车在北方寒冷冬季续驶里程衰减的短板再次被消费者密集抱怨,二是部分整车企业纷纷对外发布1000公里续驶里程电动汽车产品量产计划引发业界巨大争议。


之所以将两个问题“并案处理”,是由于都涉及续驶里程,这是电动汽车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电动汽车综合竞争力是否能与燃油车相媲美甚至超越燃油车,又是决定其最终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


那么,动力电池的关键作用在哪儿?其一,动力电池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而续驶里程的长短决定了消费者“里程焦虑”问题存在与否;其二,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决定了消费者和电动汽车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三,动力电池的成本高低决定了市场的可接受度。


三个原因彼此独立、缺一不可,同时又互相关联。比如,续驶里程的增加既可以依靠电池电量密度比的提升,也可以借助车辆电池装载量的增加,但能量密度比的提升会对电池安全提出更大挑战,电池装载量的增加则会加大电池成本。


就现阶段的电动汽车来看,中高端产品的续驶里程普遍在500~600公里,整车成本仍然较高,尚不能完全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而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其产品综合竞争力还不能和燃油车一决雌雄。



改变目前的局面,就必须在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进一步突破。因此,这一次整车企业以及相关的动力电池企业把目光聚焦在续驶里程的突破上,目标直指1000公里。


单次充电续驶1000公里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困扰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自然会大幅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然而,续驶里程的增加并不等同于电池安全以及成本问题一并得以解决。懂行的人都知道,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比的过快提升,有时是以牺牲充分的测试验证为前提,这就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成本层面,即便是固态电池等最新产品,也会受制于产业链不成熟等现实原因,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降低。


这正是产生争议的根源,虽然很多车企都在标榜即将量产产品的续驶里程,但对安全问题、成本问题以及实际工况下的续驶里程却很少提及。企业这种做法是对是错,不能一概而论。


毕竟,追求技术进步是企业的使命,否则产业无法进一步发展。正如一位从事动力电池研发多年的电池专家谈及续驶里程时所言:“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电池人的宿命,做电池就是要体积越小、质量越好,能量密度越高越好。”


但是,安全问题、成本问题以及实际使用问题,应该作为重点去解决。以目前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冬季电池性能衰减问题,企业应予以高度关注。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已经在呼吁企业尽快解决这一实际使用问题。工信部近日主持召开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明确强调要出实招解决问题。整车和电池企业要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高校和研究机构要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在谈及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时也明确表示,希望车企尽快普及标注车辆行驶的真实数据,甚至应该分夏季和冬季、南方和北方进行标注。


实践是检验动力电池的惟一标准,相关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需要多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少一些噱头和浮夸,多一点担当和实干。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文:张忠岳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