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发展新能源汽车,助推我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越

2015/10/23 中国电动汽车网 林台 阅读:8265


(中国电动汽车网综合报道)昨晚(22日), 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继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不到一个月,又一国家层面的利好消息力促新能源汽车大发展。


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如此得宠?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在哪里?概括起来,原因不下这几个方面:发达国家在传统燃油汽车方面的技术积累恐难超越,如今能源危机日益凸显,节能环保理念也逐步深入国人意识。国家层面多次规划,指导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战略:取长补短突破新能源汽车


据公开报道显示称,在燃油汽车保有量方面,虽然中国的汽车年增长率超过20%,但是中国的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辆,而中国不足百辆。巨大的反差,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在发展汽车工业上的巨大空间与潜力。


这时一道选择题就摆到国家和政府面前:是发展传统内燃机汽车进行追赶,还是以新能源为突破口,抢占汽车市场竞争力的新高地呢 ? 

一个显著的现实是,由于我国燃油汽车发展起步比较晚,而燃油汽车的很多技术依赖经验的长期积累,欧美等先进国家在汽车工艺和技术上比较成熟,中国比较优势短板明显。在发动机核心技术上中国一直无法突破,另外国内能做发动机的厂家实在太少,几乎所有的发动机专利都被外国厂商所垄断。

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则是一场全新的赛跑。虽然电动汽车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程,但各国政府真正把其作为战略性产业也是近几年的事情。我国早在2012年就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时间节点上,我国与其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另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称,当前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但纯电动汽车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与国外接近。我国自主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在整车动力系统匹配与集成设计、整车控制方面已掌握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我国自主开发的电驱动系统性能测试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满足示范批量样车需要。


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是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越的一次良机,把握这次发展机遇,将是谱写我国汽车工业史新篇章的历史契机。


趋势:能源与环境危机倒逼新能源汽车发展


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其电气化并有完全应用在汽车领域,汽车电气化或许将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延伸与扩展。而且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在动力性、可持续性、舒适性、污染物排放等很多方面完全超越燃油车、燃气车。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增强我国能源安全,摆脱对外石油依赖。由于我国煤储量比较大,由煤炭产出的电力完全可以自给,未来通过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方式还可以增加新的电力来源渠道。如果从燃油汽车转变成电力汽车,中国就可以完全摆脱石油的对外依赖。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城市的汽车也越来越集中,道路拥堵和数量众多的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神州大地迫切需求一场新能源“革命”。


挑战:配套基础设施凸显短板


然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前景虽光明,但道路充满挑战,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顺畅。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1-9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44284辆,销售136733辆,与之前计划到2015年将实现50万辆的保有量规模差距甚远。


首先,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推广,相关的充电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电动汽车销量一直无法实现爆发式突破。其次另外受制于电池的短板,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一直也是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羁绊。

据公开报道,受企业和地方的现实利益,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不一致、地方保护壁垒、质量监管不到位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阻碍。

不过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正在打破这种困境与格局。就在昨日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提到,“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加快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努力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