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明确提出,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节能汽车产业链,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50%。
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多年的研发和示范运行,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明确提出,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节能汽车产业链,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50%;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80%。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2025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60%。
自主产品市场份额目标明确
传统汽车在未来三十年内仍将在消费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因此节能汽车的大量普及对缓解我国能源与环境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动力汽车技术的持续优化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缩短差距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市场导入的重要举措。目前,车用汽柴油消费占全国汽柴油消费的比例已经达到55%左右,每年新增石油消费量的70%以上被新增汽车所消耗。伴随节能环保法规的不断加严,无论是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还是用户层面,都对节能汽车提出强烈需求。近来年,汽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节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提升态势。2020年,中国节能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30%,2025年销量占比超过40%。
《路线图》提出,2020年,形成以市场为推动、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汽车产业体系。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40%;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70%。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节能汽车产业链,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50%;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80%。
节能汽车发展重点确定
《路线图》提出了节能汽车的发展重点。节能内燃动力乘用车,要以小排量节能乘用车的开发和大量普及为主,实现汽油机技术升级、能量损失减少、中低压助力与能量回收、先进柴油机等技术在全系列乘用车产品的推广应用。混合动力乘用车以A级以上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开发和普及为主,实现混合动力技术在家庭用车、商务用车等全系列乘用车的推广应用,综合工况节能效果超过同期传统动力20%。
节能柴油商用车以节能型半挂牵引车等的大批量发展为主,实现高效动力总成、综合电子控制、轻量化等技术在全系列商用车的推广应用。以综合燃料消耗和市场份额均位于前20%的商用车为带动,形成中国特色节能品牌产品。混合动力商用车以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的大规模发展为主,实现动力系统的专用化设计、控制策略优化等技术在全系列公交车、物流运输车等上的推广应用,城市工况燃料消耗较内燃动力同期车型节能25%。替代燃料汽车要实现天然气等低碳燃料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上的大量应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优于汽柴油节能型产品。
在关键零部件上,发动机、变速器电控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核心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国产关键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国产混合动力核心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控制器关键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50%。此外,还要突破高效内燃机、高效内燃机关键部件、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中低压助力与能量回收技术、高效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关键零部件、轻量化的零部件、低滚阻轮胎的研发。
在一些关键共性技术上。要突破节能车系列化开发、匹配与控制技术难题。突破小型化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和控制技术、突破高效商用车柴油机燃烧和控制技术、突破乘用车先进柴油机技术。突破高效自动变速器的开发和控制技术。突破轻质材料、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性能分析、成型及连接等技术难题。突破低风阻、低滚阻、低摩擦等技术难题。
自主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明确
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5万辆,同比增长3.2倍,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国际预测表明,2020年前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一次能源替代目标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
《路线图》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整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2万公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拥有2家在全球销量进入前10的一流整车企业,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确定
《路线图》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一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紧凑型及以上车型规模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私人用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日均行驶里程较短的领域的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模式油耗相比传统车型节油25%(不包括增程式电动车)。二是纯电动汽车。以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典型小型纯电动乘用车法规工况电耗小于11.5kWh/km;公交客车电量消耗量小于3.2kWh/100km/t。三是燃料电池汽车。以城市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的批量应用为主,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优化燃料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加速关键部件产业化,大幅降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
关键零部件要重点推进电机、电池、逆变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融合多信息、以能量管理为核心的整车智能控制技术、高集成度的动力系统电动化等技术难题,开发太阳能电池整车集成应用技术。突破电机与传动装置、逆变器集成,高集成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难题。能量存储系统技术:突破宽温度、长寿命、全固态电池,低成本、高集成化电池管理等技术难题。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突破高可靠性膜、催化剂及双极板,高可靠性供给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等技术难题。高压电气系统技术:突破无线充电、高耐压等级薄壁绝缘层等技术难题。
基本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组成的智能出行系统,可实现“高效、安全、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分为DA、PA、HA、FA四级,DA指驾驶辅助,包括一项或多项局部自动功能,如ESC、ACC、AEBS等,并能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提醒信息;PA指部分自动驾驶,在驾驶员短时转移注意力时仍可保持控制,失去控制10秒以上予以提醒,并能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引导信息;HA指高度自动驾驶,在高速公路和市内均可自动驾驶,偶尔需要驾驶员接管,但是有充分的移交时间,并能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控制信息;FA指完全自主驾驶,驾驶权完全移交给车辆。
《路线图》提出,至2020年,远程通讯互联终端整车装备率将达50%,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驾驶(P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30%。2025年,远程和短程通讯终端的整车装备率增至80%,DA、PA车辆占有率保持稳定,高度自主驾驶(H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10%~20%。2020年,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50%,DA、PA整车自主份额超过40%,掌握传感器、控制器关键技术,供应能力满足自主规模需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动智慧交通城市建设,自主设施占有率80%以上。2025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60%,DA、PA、HA整车自主份额达50%以上;自主智能卡车开始大规模出口;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初步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驾驶辅助级智能汽车、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汽车、全自主驾驶级智能汽车、智慧出行用车。关键零部件方面,车载光学系统中的光学摄像头、夜视系统等,具备图像处理和视觉增强功能,性能与国际品牌相当并具有成本优势,自主市场份额80%以上。车载雷达系统自主市场份额40%以上。基于北斗系统开发,实现自主突破,车载定位精度可达到亚米级精度,实现对GPS的逐步替代与升级,自主市场份额60%以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主份额达到70%,远程通讯模块自主份额达到60%,近距通讯模块自主份额超过90%。
开发域控制器,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精确控制及协调,并形成技术、成本优势,自主份额达到50%。此外,还要突破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
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
最后,《路线图》还提出了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建议在国家层面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中国版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建立节能汽车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分级别实施持续可行的节能汽车补助、税费优惠政策及高燃耗车辆高税制等。加大对高效动力总成、低行驶阻力、轻量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加强行业合作,开发共性通用技术。加强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及关键部件、材料等的协同发展机制。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网络通讯、网络安全及信息服务等技术标准。完善智能汽车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立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商业化运行模式,完善配套管理机制。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