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三重难题”

2016/3/28 中国电动汽车网 阅读:7383

『导读』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各部门、各地区相继出台补贴扶持政策。然而,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暴露出过度依赖政策扶持、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法厂家骗保等一系列问题。

“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处置一起。”3月2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回应,使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各部门、各地区相继出台补贴扶持政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不足千辆,迅速上升至2015年的近40万辆。在当前传统汽车产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逆势上扬,呈爆发式增长实属不易。其带来的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理念也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同。


然而,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暴露出过度依赖政策扶持、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法厂家骗保等一系列问题。


1.jpg


过早患上“政策依赖症”


“一辆24.9万元的新能源车,补贴能达到11万元,挺让人心动的。”在北京大兴一家汽车销售公司门外,记者遇上了前来咨询购车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听说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要减少了,就抽空过来看看。摇了5年都摇不上机动车号的王先生说,新能源车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还是上牌不摇号。


补贴高、不摇号,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卖点。记者从国内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2015年12月的销售记录单上看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北上深”等实行限行、限购政策的城市销量遥遥领先。而销量第四名到第二十名的城市新能源车销售量总和不及“北上深”的一半。


此外,据记者了解,有无补贴已成为一些车企考虑是否投入生产的重要因素。


而从市场销售情况看,在部分地区,一旦补贴政策出现空窗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便应声跌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在扶持政策退出后,还能不能维持增长态势,对新能源车市场是一个考验。


“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场,但如果没把握好尺度很容易让企业患上对政策的依赖症。现在一些新能源车企业对政府补贴政策过度依赖,紧盯政策去设定产品,在决策产品开发时,受到很强的补贴导向,缺乏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告诉记者,过度干预的背景下,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核心竞争力却培育不起来,使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地方保护主义掣肘“汽车行业地方保护主义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新能源车这块更厉害。”某网站汽车频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新能源车的推广,各地设置的“玻璃门”五花八门:有的要求配套当地核心零部件,有的要求补贴对等交换,还有的用超“国标”要求设卡。


记者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15年12月销售报表上看到,这家深圳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当月在深圳的上牌量为7042辆,而在北京则只有716辆,两地相差十倍之多。


“现在放开多了,以前更不行。”长期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马哲告诉记者,前几年,在还没有出台备案制之前,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审核备案管理细则》中,一度明确规定只对纯电动车进行补贴,因为北京本地的车企只生产纯电动车,从而将一些外地企业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挡在门外。


比亚迪在北京属于地方保护的受害者,但另一方面,其在深圳等地大卖又得益于地方保护主义。用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的说法:“深圳长期不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而对本地企业进行暗补。比亚迪在深圳以极低的价格占领市场,其他企业怎么进得去?”


赵坚介绍说,新能源汽车企业若要进入异地市场并享受地方补贴,往往必须在当地投资建厂,创造税收。根据目前中央和地方实施“分灶吃饭”的财税体系,地方补贴的财政资金来自地方财政,此外还有企业利润、就业等因素叠加,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肥水不流外人田”。


骗保现象屡禁不止


数据显示,在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最高单月产量已经突破2万辆,而同期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总计也就1万多辆。对于这种领跑全球的“高增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去年底的一次汽车论坛上曾公开表示质疑。而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新能源汽车有“虚火”的判断,则源自另一组数据——2015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这意味着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有一半没有上牌。


有分析认为,销量与上牌量数据差反映的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骗补问题。“媒体曝光出来的骗补行为的确存在,并且不是小范围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门槛低、监管粗放使得很多企业可以钻政策的空子,高额补贴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一位长期关注新能源车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使用低标准电池、虚报续航里程,这都是最初级的骗补手段了。”据他透露,企业骗取新能源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整车企业参股汽车租赁公司,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拿到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另一种则是由汽车租赁公司牵头,一边采购整车企业,一边与电池企业合作,通过“多采购整车,少采购电池”的方式,从中获利。



“及时调整非常必要!”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春生认为,应对过去一年政策的执行做一个系统的评估,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骗补者的存在对真正做技术研发的企业而言,非常不公平。各级部门的眼睛不应只盯着不断上涨的销量数据。”赵坚告诉记者,因为有骗补车企的存在,现在不管多差的电芯都有人要。有些企业对高损耗的动力电池不分解处理,反而回收起来想办法进行二次利用,比真正搞科研的企业利润高得多。


对此,赵坚建议:“政府与其用巨额财政资金补贴产业链下游的生产和购买环节,还不如加大对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创新环节的鼓励。”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北京)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