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技术融合,也是互联网思维与工匠文化的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跨界产业。要重视建立体系架构、标准与规范,推动该产业的良性发展。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部变革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品不断颠覆着人类对传统汽车的认知。汽车产业从最初的工业生产,发展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新一代汽车产业,不仅汽车产品在发生变化,交通模式及交通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汽车产业的新变革。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汽车高新技术发展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指出,过去汽车产业发展是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而现在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熟知的销售模式,也改变了服务、产品等,事实上,“互联网+”对产品的改变不只是产品开发,产品架构也受到影响。“谈到互联网技术,实际上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在说到智能汽车、车联网、互联网汽车的时候,不光要看产业互联网,还要看到智能汽车、先进驾驶辅助驾驶、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包括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三块融合,行业人士应该立足于交叉产业思考在智能网联上的工作。”
智能汽车可以像人一样感知判断,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替代人驾驶汽车,像人的感知系统和大脑。智能汽车分为初级和终级阶段。初级是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终级则是完全无人驾驶。
据李克强介绍,智能汽车分为自主式和协同式。所谓自主式是环境感知系统到中央决策系统到底层控制系统;协同式是未来感知决策和云平台。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网联化,这不仅仅是车内网、车际网、车云网的结合,还包括安全、节能的提升。“发展智能汽车一定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汽车属于智能交通的一步,第二部分是协同式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第三部分是电商、后服务、智能制造等。”李克强强调。
借鉴欧美日经验
国际汽车行业对智能化技术作用是有工时的,首先,交通事故率可以降低到目前的1%;其次,车联网技术可以提高道路行效率10%;再次,CACC系统大规模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国外在智能网联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欧、美、日国家,已经有清晰的发展路径。智能汽车的市场目标及时间节点上基本同步,体现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基础与标准先行的特征。
美国“移动互联”概念在智能化和网联化结合下,有很多重点难点和涉及到法律法规的方面,它的发展趋势一个是政府引领,另一个是产业跨界。事实上,智能网联的未来应该是全生态链的组合。
欧洲通过长时间的讨论智能网联也有很清晰发展路线,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新技术的发展同样由国家科技推动,像自动驾驶等都能够形成产业联盟,各个相关企业能够很好的整合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资源,形成智能网联体系,再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的先进技术、法律法规技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问题、商业模式问题,系统性应用问题等,联合攻关。
日本则是在大交通的情况下,对时间节点进行分级。李克强特别指出,日本值得我国借鉴的是政府立项。我国也应该是政府凝聚共识,具体由各部委推进项目。
智能化与网联化结合
李克强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也在做技术架构,首先对车辆、信息等关键技术进行梳理,然后通过车载、技术等平台,采用技术架构标准解决问题。针对新一代智能网联技术下,我国在总结国外技术发展基础上,提出智能化与网联化相结合的路线。
清华大学在这个领域也有长时间的积累,通过产学研的模式进行产业化研究。据介绍,一汽对智能汽车“挚途”的发展战略,有6个平台、5项技术和4个阶段。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政府也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示范。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可以做到基于在电动车上与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相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与电动汽车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把电动汽车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可能会带来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