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图》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发展要求,新型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提高一倍,成本降低50%,成本降低一倍,那么,动力电池将如何实现成本减半的路线要求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图》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发展要求,在“十三五”期间,锂离子电池实现技术升级,新型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提高一倍,达到350Wh/kg,成本降低50%,达到0.6元/Wh,电池系统比能量提高一倍,达到250Wh/kg,成本降低一倍,达到1元/Wh。那么,动力电池将如何实现成本减半的路线要求呢?
促进材料市场健康发展降低材料成本
据调查,在车用锂离子的成本结构中,材料成本占比接近75%,其他如劳动力成本、制造成本(如厂房、设备、能源等)、环保成本等占比不足26%。从近两年来电池上游原料的价格走向可以看出,大部分原料价格呈上升趋势,且一些矿产资源被少数国际集团所掌控,虽部分原料价格略有下降,但价格稳定性不能得到长期保证,所以通过降低原料价格来实现降低电池成本显然不现实。
虽然原料价格那以降低,但是动力电池材料成本却是可以降低的。以隔膜为例,隔膜是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国产化最低的材料,如果企业生产的隔膜品质过关且能实现稳定生产和批量供货,其毛利率可达到60%以上。目前国内企业对隔膜领域的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高端隔膜产能也在不断增加,所以隔膜产品存在巨大的价格下降空间。随着动力电池材料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将逐步趋于成熟,其他电池材料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
改善工艺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规模化生产
改善工艺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电池材料和电池pack的生产成本。
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纷纷加入生产技术改革的行列。自动化、规模化生产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率,要做到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双提高,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可以说,未来动力电池的成本能否成功减半,动力电池产业链能否实现智能化、规模化生产是主要因素之一。
提高电池技术探索新型电池材料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以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这两种电池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电池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以实现电池成本和性能上的改进。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石墨烯等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一些新型电池材料也在不断问世。这些新型材料很有可能使动力电池在成本和性能上得以突破。
6月30日,我国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主要解决的是面向动力电池行业的共性技术,而不是单个企业可以解决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弥补了动力电池行业里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通过协同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打通技术研发供给、商业化等链条,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