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只公布了3批车型,未被列入的车型便进入了销售的尴尬期,生产厂家只能停工等待政策的下一步走向,生怕踏错一步全由自己买单,宁愿不生产也不愿“乱生产”。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都离不开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没有明显的市场需求、成熟的技术以及标准政策,政府的介入是为了将产业扶上正轨。不可否认,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推动效应,但同时也可能会让企业患上“依赖症”。
今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推荐目录》)只公布了3批车型,未被列入的车型便进入了销售的尴尬期,生产厂家只能停工等待政策的下一步走向,生怕踏错一步全由自己买单,宁愿不生产也不愿“乱生产”;购买者更不会在补贴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高价购买产品,这导致某些产品正常的生产、销售行为几近停滞。政府扶持的目的在于推动产业发展,但政策一旦调整,产业便停滞,这显然与政府的初衷不相符。
高额补贴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企业的发展完全以政府为导向,产品的生产是以获得补贴为目的,脱离市场需求。
笔者认为,产业的扶持需要“萝卜+大棒”,既要给企业政策、资金扶持又要对企业提出相应要求,引导车企发展更接“地气”贴近市场需求。
中央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扶持后,各地地方政府都定下宏伟目标,争先恐后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获得中央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主动迎合中央的政策偏好;另一方面,地方竞争加速,大家都不甘心落在他人之后,不惜代价地通过各种手段扶持热门产业,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催生产业发展,这也间接导致了骗补现象的产生。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促进地方政府发展恢复理性,应该从中央的政策开始,减少对相关产业的直接投入,使地方难以借此套取中央的资源,让市场成为调节产业发展的更重要机制,让企业独立地选择是否进入某个产业。
企业发展也要重视培育核心竞争力,减少投机思维。汽车产业是一项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资产项目,对技术、资金的要求非常高,只有长期不断地投入才有可能获得市场认可,因此,想通过短期投机获取利润的企业应慎重考虑。
政府扶持的目的是创造市场而非替代市场,产业最终要交给市场,只有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产业才能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