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众多配套企业也参与到分食市场大蛋糕的队伍中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众多配套企业也参与到分食市场大蛋糕的队伍中来。
就今年十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体产量就达到3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量大约24万辆,占75%。大家都知道,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最关键因素,因此也激活了庞大的电池制造市场。
但是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对原有《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生产能力、安全要求、研发能力、回收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标准相当严格,这就意味着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将面临着洗牌。
新规提高了申请企业的产能要求,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对锂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扩大了40倍;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对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扩大了10倍;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对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的产能要求扩大1倍;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提升力度很大,这样的力度对于诸多电池小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锂离子动力电池年产能到80亿瓦时的话,投资成本增加,十几亿的投资对一些规模小的电池生产企业来说根本不可能。以产能规模作为标准将会淘汰大批小作坊式的动力电池企业,以此来提高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整体水平,整合的优势有利于培养龙头企业,也更有机会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看来只有比亚迪能够达到80亿瓦时产能标准。中国目前就已经有200余家企业自称是有布局动力电池产能,供大于需,这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会引起行业的恶性竞争。
但是与此同时,新规也会导致一家独大,电池行业面临垄断,不同程度上会阻碍到市场的多样性发展。
不过从动力电池出货量和产能对比来看,动力电池已经整体产能过剩,这次革新在所难免。未来国内锂电池龙头企业将加大扩张的力度,收购“吞并”小企业,有利于电池市场的健康成长。
尽管网友以及企业对于此新规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从好的方面看,新规相当于行业助推器,能够加快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