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观点评论 > 正文

裁员难解亏损败局 观致向新能源转型胜算几何?

2017/3/7 中国汽车报 阅读:8079

QQ20170307-071448.png


近期,观致突然引起诸多媒体关注,对其的关注点无非有三,成立十周年依然亏损,被曝大规模裁员以及近期发布的两栖战略。


关于裁员,观致公关部已经进行了澄清:观致岗位精简早已不是新闻,从2015年1月份开始到现在,公司员工从2450人下降到1910人,并且已经做出了披露。事实上,观致的内部调整不断,高管人员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好在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至少从销量以及经销商数据来看有了一定增长,但这一增长显然并不令人满意。


顺应趋势 谋求出路


数据显示,2016年,观致汽车经销商数量达115家,全年批售量为24188辆,同比增长70%,但仍然没有完成定下的3万——6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观致汽车三年累计亏损超过60亿元。


根据最新数据,2017年1月,观致汽车销量仅为1217辆,同比下降39.4%。


虽然2016年观致的销量大幅增长,但总体销量数据还是略显尴尬。在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看来,观致想要在传统汽车领域有所突破已经很难。“国内自主品牌内燃机汽车高速发展的窗口期已依然关闭,长城、传祺、荣威等品牌已经成长起来,而观致显然没有此之列。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呈现燎原之势,因此,转向新能源或许是观致汽车的新出路。” 钟师说。


事实上,观致也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单纯依靠传统燃油汽车进行发展的现实。因此,观致在去年7月份,便放出了“双栖战略”的消息,即一方面坚持技术创新,提升燃油车型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向未来,不断推进新能源车战略,同时在无人驾驶等未来出行解决方案领域积极探索。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探索,可以算作是观致汽车一次求生的机会。


技术非难题 或可一搏


观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存在困难?钟师认为,起码技术层面难度不大。观致的供应商都非等闲之辈,核心零部件完全可以外包生产。此外,与互联网造车企业相比,观致更是拥有一定的汽车制造基础和经验,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或许值得一搏。


确如钟师所言,观致的供应商均是蜚声国际、领先全球的技术和服务公司,包括麦格纳、Iconmobile、天合、大陆、博世、法雷奥和日本电装等。在这些质量大牌供应商的支持下,产品质量和技术自然不成问题。


不过,观致汽车对正向研发情有独钟,其首席运营官刘良对新能源汽车战略信心十足。刘良曾表示:“股东双方的支持,将帮助观致汽车在新一轮的技术和市场变革中赢得先机。同时,依靠观致汽车的正向开发实力,以及独立的生产运营能力,观致汽车的‘两栖战略’将会有条不紊地推进,新能源车产品的落地指日可待。”


根据此前规划,观致将基于现有车型平台,在2017年打造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并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2020年将推出第二代产品,新产品将基于涵盖清洁能源、智慧互联、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全球商业化平台——GEV新能源平台打造,满足未来出行的多样化需求。


市场格局未定 仍存空间


观致现在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还不算太晚。钟师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仍处于市场培育的早期阶段,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正处于 “群雄并起,逐鹿新能源”的时期,这恰好是观致的机会。


目前来看,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品不算很多,大部分销售在限行限购的城市,能够不在政策影响下,吸引消费者主动购买的产品少之又少,产品提升空间非常大。如果有企业推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且产品定位合理,迅速站稳脚跟应该不是问题。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目标。


要达到上述规划,国内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2017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80万辆。如此大的市场潜力,对于观致这样的企业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观致十年来稳扎稳打的步调颇受业内人士认可,凭借扎实的汽车研发基础、国际化团队、独立的运营模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或许并非全无机会。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