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火眼金睛:看审计署揭新能源骗补老底细节

2017/6/29 汽车头条 阅读:8398
听资讯

『导读』6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的2017年第9号公告中,公布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设施建设。

6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的2017年第9号公告中,公布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设施建设。


296363432338920219394383273.png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已取得众多成效,在推广和充电设施建设数量在稳步增长。目前,已有15个省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相关管理规定。


2015年和2016年,在中央下达243.91亿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有8个省安排了省级配套资金35.46亿元。


18个省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建设充电桩的总量比这些省的计划总量超出了20%以上。


296363432338961021729211929.png


对此,相关人士曾披露:“十二五”以来,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据有关方面数据,2015年和2016年的产销量连续居世界首位,2009年以来已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并且,从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看,审计涉及的18个省的推广总量超过了这些省的计划推广总量。


296363432338976522617956033.png


但与此同时,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小编通过梳理后列出了以下五点:


一:审计抽查13家汽车生产企业6801辆享受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发现,有3511辆电动客车的补贴额超过单车售价的70%,补贴标准偏高。


二:部分汽车生产企业瞄准补贴政策设计生产车辆,有些企业甚至通过关联交易或弄虚作假方式获取补贴16.72亿元。


三:至2017年2月底,审计抽查16家企业(其中10家为汽车租赁企业)购买的3.55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0.22万辆闲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万辆年行驶里程不足3000公里。


四:延伸调查的66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中,有30家2016年销量不到500辆。


五:部分地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不统一。


296363432338991023443470892.png


“一个客观的事实必须要承认,我们现在的市场还是靠国家政策推动的一个市场。”作为为国内众多车企新能源汽车提供核心部件动力供应商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李平曾在一次论坛上发表过相应看法。


的确,在新能源汽车的起步阶段,国家相关政策和政府给予用户的补贴,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部分企业则在车辆研发和生产时只是注重瞄准补贴政策而不是注重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与市场脱轨,产能和销量比例失衡,利润无法满足。进而出现了个别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铤而走险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资金的行为。


同时,在以审计抽查的16家企业的结果来看,闲置一年以上及行驶不足3000公里的车辆合计约为1.94万辆,占到抽样结果总量的54.6%,超过半数以上比例。


相比车辆闲置率高这一问题,车企产能过剩也将是今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了解,从去年年初开始,发改委陆续批准14家公司的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建设,据统计产能已经接近百万辆。而去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突破50万辆。


还有200余家企业正排队等待审批,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业基地、生态园项目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热潮空前高涨。


但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批准进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通过市场竞争,将会淘汰掉技术和实力较弱的企业,审核无论严格与否,最终将由市场进行调节。”


因此,对于当前众多新能源企业,还应着眼消费者需求,立足技术发展根本,以此来驱动常态发展。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进程,建立用户、运营商、整车企业、配套商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7月29日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将在浙江杭州举行。

 

会议同期还将召开2017中国绿色物流供应链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全产业链的优秀代表,共同探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如何面对补贴退坡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新能源物流车在城市配送中的优势和地位?如何处理好好整车企业、运营商、终端用户之间的关系?

 

扫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QQ图片20170623115938.jpg


电动汽车网版权声明:
电动汽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电动汽车网平台热线:15658057296(微信同号) 客服微信号:ddcxqf 电动汽车网商务合作:15658057296

手机版电脑版

电动汽车网  m.cne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