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5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的一年,但产销数据井喷的背后,却存在着利用“电池循环”而骗补的现象。而就在今天工信部发文通知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行业的整顿就在眼前。
【中国电动汽车网综合报道】2015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的一年,但产销数据井喷的背后,却存在着利用“电池循环”而骗补的现象。而就在今天工信部发文通知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行业的整顿就在眼前。
新能源车产销量井喷疑为“虚火”
2015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的一年,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全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33.1万辆,实现了同比3.3倍和3.4倍的增长。而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量最为惊人,产销分别完成102461辆和100763辆,同比分别增长10.4倍和10.6倍,12月的单月产量已经突破2万,比全球其他国家的保有量总和还要多了将近1万辆。
惊人的井喷现象让这个行业的市场看似十分繁荣,但我们在路上实际能看到的新能源汽车却只手可数,不少专家对此报以隐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对数据表示“哪里不对劲”, 尤其是从2016年起新能源补贴标准将逐年降低,在2015年最后两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出现井喷。11月,新能源商用车单月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之和,12月份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再飙升两倍至63525辆,尤其是纯电动商用车出现同比增长6倍的超常规增速。
而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给出的数据,2015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上牌量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这就证明了,仅前十月就有7万辆已经卖出的电动车,并没有真正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那么,这些电动车究竟哪里去了?
徐长明直接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这股“虚火”的公开质疑。他认为,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很可能是车企假售之后将电池拆分倒卖获利的骗补行为。
繁荣市场背后“电池循环”的骗补乱相
新能源汽车分析师蒋彬告诉记者,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成本能在整车成本中占据30%左右的比例,而纯电动汽车,电池成本最高可占整车成本的50%。因此国家采用补贴的方式助推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是基于电池成本高居不下的考虑。
据悉,根据我国的推广政策,新能源车的补贴并不是给车企和经销商的,而是直接补贴给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然而由于电池系统并没有可以核对的标识,不像燃油车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有编号可查,可以识别“身份”,因此只要将外观保护完好、将电池用量控制好,重复安装的旧电池与新电池没有任何差别,也很难被检测出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就这样发现其中有机可乘,竟然采用“电池循环利用”的方式实行骗补。
骗补企业先通过将车卖给与自己有合作的租赁公司,或是干脆卖给自己的子公司的方法,拿到补贴。然后再将车上成本最高的电池拆卸下来,再次返厂“回炉”,将电池搭配上成本相对较低的新车身与底盘,就又成了一辆新车,再拿出去售卖。如此循环,就能用一块电池骗取多次补贴。
此外,由于此前对新能源车监管的缺失,有的骗补企业明知自己的产品并不会真正落到消费者手中,因而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地购买劣质电芯,组装上成本低廉的车身等实行骗补,只确保送交检测的那一辆车能够达到要求,而批量生产的车只是在循环骗补中走个过场,完全没有质量可言。骗取来的补贴资金也不会用于技术研发,而是进一步扩大生产,套取更多补贴资金流入自己的腰包。
因为这种骗补方式而流失的补贴资金数额究竟有多大?笔者根据上文所述2015年前10月存在的7万辆车数据差,以2015年补助政策中最低的3.15万元标准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至少有上亿元的财政补贴就此蒸发。更不必说最后两月销量井喷都是一些补贴高达几十万元的新能源客车了,如果再算上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数字之大令人咋舌。骗补行为之恶劣可见一斑。
政策风向改变 严查在即
在去年的11月26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曾经发布关于报送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督专项检查工作负责人的通知。通知称,中机中心将开展新能源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报送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督专项检查工作负责人名单。
而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春生表示,对骗取国家补贴的行为,工信部也早有耳闻,一直酝酿做专项检查。
就在今天,工信部发文通知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其中提到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核查范围将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事实上,国家一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报以很大的期望,认为它有帮助中国汽车行业在世界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战略意义。而正是因为现存的“骗补”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国家本应用于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研发的补贴资金被人发了不义之财,并且降低了一些踏踏实实搞科研的企业的积极性,才造成了此次政策风向的改变。
因此,要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依靠补贴赚钱的歪门邪道必须禁止,国家的补贴必须真正用于加快产业化进程、降低成本和鼓励优势企业规模化生产。以姜春生的话说就是,“只有把害群之马处理掉,才能保障行业更好发展。”
补贴政策退坡 市场化积分制度或将实行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在逐渐退坡。从行业角度看,补贴退坡能起到一定整顿行业的作用,但也会损害一些踏踏实实搞研发的车企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投入热情。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教授透露:“未来,补贴政策会由其他一些更市场化的政策接替。”
放眼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美国加州是目前最为成功的一个城市,因此笔者推测所谓的“市场化政策”很可能是借鉴加州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ZEV(零排放汽车)机制。即生产销售的汽车排放量由低到高,给予由高到低的不同分数,达不到基准分数的企业需要缴纳罚款或购买富裕积分企业的积分,这些积分还可以作为资产储存起来,折抵未来的积分或销售获利。
车企之间可以互相交易和转让积分。与此同时政府为车企制定了最低积分标准,如果车企只生产传统燃油汽车就无法获得积分,只能向新能源车企购买积分,特斯拉就通过出售积分获得了不少的收益。此积分制度的好处就在于既可以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又可以倒逼传统车企改变生产策略,通过市场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比。
前美国能源署特别顾问LeviTilleman表示:“通过非财政手段去激励这些公司销售以及生产零排放汽车,比如说有些车辆如果是低排量或者零排量,就可以走特定的车道,避免堵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方式。”
在去年,中国质协和用户委员会曾公布了2015年全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仅得65分。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质量和感知价值水平都远低于燃油汽车。因此即使从数据上看2015年是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也并不能就此说明中国新能源车的整体实力已经上去,弯道超车的战略目标尚且任重而道远。从今年年初的政策风向来看,2016将会是产业全面规范化的一年,行业的整顿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