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战略投资,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加上此前苹果公司10亿美元注资,据悉,滴滴出行此轮融资将超过35亿美金。
滴滴出行一直被誉为国内共享经济最成功的例子:短短四年,根据滴滴发布官方数据,其日订单已突破1400万,在中国总计有1,400万名注册司机,占有中国87%以上的网约专车市场份额,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
而就在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战略投资,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加上此前苹果公司10亿美元注资,据悉,滴滴出行此轮融资将超过35亿美金。
共享经济的梦想
从2012年到2014年,滴滴出行从最初的8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到最新估值为25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出行巨头,被誉为出行行业共享经济创造的神话。在国外,这个地位被Uber和Airbnb 占据,在本月初,Uber 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曾确认其G轮融资截止目前累计60亿美元,
共享经济源于一个简单的原理,“闲置的资源可以通过再流通获得价值”,在《What's Mine is Yours》里,作者把“共享经济”分成三种类型,产品服务体系、市场再流通和协同式生活。
凯文凯利在新书《必然》中,将共享经济当做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在2014年出版的《零成本社会》中,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热情洋溢的写到“…一种新的经济体系正在登上世界舞台,协同共享伴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并开始改变我们组织经济生活的方式…这是最激动人心的商业形态”。
共享经济发源于居民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1978年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学者们对汽车共享进行了研究:
共享经济一开始叫作“协同消费”, 1948年瑞士社区居民自发成立苏黎世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拥有共享的汽车,当合作社的某个会员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个使用者。共享经济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2009年美国失业率达到9.3%,人均GDP增速达到下降3%,而此时出现共享经济平台的Uber和Airbnb,能够通过共享的方式获得更廉价的服务,失业居民通过提供服务能获得额外收入来源,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但是,国内共享经济却沿着一条完全不同于国外的路子:
出行共享最开始是因为一线城市高峰期出租车供给不足,在共享经济大原则下,居民用拼车、约租车的方式满足用车需求,被叫做专车。
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城市居民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获得更好的出行服务,另一方面,北上广深城市道路公共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给出行共享火爆提供了另一个更现实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通过互联网的约租车的方式,可以绕开经营性出租车牌照管制,为黑车生存提供缝隙。
从这个角度说,国内的出行共享经济不是闲置资源的共享,更多是利用互联网工具,对私人资源进行经营性质的变相利用,用互联网手段对供给不足的变相升级和补充。
在这种业务创新过程中,约租车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更高价值的服务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政府监管的风险:国家对约租车的性质未明确规范,其经营依然游走在政策边缘。
政府打开的大窗
实际上,共享经济在国内承担的任务,从来都不是用车服务补充这么简单,对综合利用的公共资源、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政府同样抱以厚望,也有更长远的考虑。
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时代有个基本逻辑:将分散、碎片化资源有效集合共享,可以释放出额外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也能满足传统力量无法满足的市场需求,这也体现了互联网的“共享”精神。
李克强总理5月25日在贵阳参加数博会上表示,共享经济不仅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以此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共享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专车问题上,有媒体评论说“专车的横空出世,大量私车主通过个人的碎片化劳动获得收益,期初规模甚微的专车平台在短短数年间成为行业巨头,出租车市场的供给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填补,共享经济的动力可见一斑。”
而早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力挺共享经济(即李所称的“分享经济”),称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
从这点说,国家希望共享经济应用在出行行业的产业升级中,推动现在国家正在全面支持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力,也不难理解:电动汽车产业不仅需要电动汽车主机生产,还包含充电桩建设、车位配套、电动汽车保养及二手车回收、智能硬件等一系列配套产业,这不是政府和几个主机厂商能够独一力完成的任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推动下,能够集合社会力量,通过行业联动来推动配套设设施的发展,才是长远之路。
前有共享经济的逐渐认同,后有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结合政府电动汽车产业升级政策,联结共享经济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时租赁,无疑会是共享经济之战的下一个窗口。